“我的一生都基于这个问题:一个母亲怎么能离开她的孩子然后自杀?”被遗弃的女儿还原母亲当年自杀的真相:被迫嫁给酒鬼、婚内忍受家暴、被不公法律判处通奸罪。
1964年,罗马公园的草坪上出现一个8月大的女婴。舆论巨浪之后,女婴被一户人家收养。50后,当年的女婴已成为意大利文坛巨星,在机缘巧合下开始探寻当年母亲自尽、自己被弃养的真相,于是就有了这本书——《露西娅逃离的29个春天》
作者玛丽亚根据媒体报道,重现了母亲临终前的几个小时,跟随她走进河里,来到太平间,阅读尸检报告;回到母亲出生、成长的帕拉塔,与村民交谈。
作者的母亲露西娅生于1936年,正值墨索里尼掌权时期。她生前饱受丈夫一家的虐待和常年饥饿的折磨。当时,离婚是违法的,抛弃婚房则会被判入狱。无法离婚的露西娅与他人坠入爱河。他们被当成罪犯 ,全国通缉。走投无路的他们,最终选择了自杀——这其实是一场社会性谋杀。
【内容简介】
本书作者玛丽亚也许是意大利20世纪最有名的弃婴。
1964年,她的生父母将她遗弃在一处公园草坪,之后双双跳河自尽。 事件引起了意大利数十家媒体的报道,在当年掀起了舆论的巨浪。 短短三天,相关机构就收到了高达50份领养申请。 但一个疑问始终如幽灵般缠绕着玛丽亚:
一个母亲,怎么能抛下她的孩子 然后自杀?
于是,她重返母亲生活过的村庄、私奔停留的米兰、生命终章的罗马, 从发黄的法院档案、泛黑的旧报纸、陌生人记忆残片中, 拼凑出底层女性露西娅被父权、夫权、法律、偏见共同围猎的29年人生。
【作者简介】玛丽亚·卡兰德罗内
诗人、作家;编剧、教育工作者、社会活动家。多次主持意大利广播节目,为意大利新闻媒体撰稿。
玛利亚的文字风格深情、锋利、节制而具穿透力,以女性经验 、家庭结构、社会历史与生命伦理为题,展现私人历史与集体记忆的交汇。她的作品常能引发全意大利关于婚姻、女性自由的全国性讨论。
*以上内容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